为什么几百万中国年轻人愿意送外卖不想去工厂?

0
1319

近日,一篇题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去工厂》的文章传播很广,文章着重于分析制造业 ” 招人荒 ” 与产业流动、产业升级的关系。此后人民日报客户端援引中青评论的文章,继续就制造业如何解决 ” 招人荒 ” 这一问题展开分析。

今天小编就带来这两篇文章,供各位参考。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 吴晓波频道 “(ID:wuxiaobopd)。

每年春节后都会发生的制造业 ” 招人荒 “,今年比以往更令人瞩目。

毕竟这次缺人的主角,是富士康。

年后,由于华为组装线需求暴增,这家制造业帝国遭逢了三年以来前所未见的工人短缺局面,企业内负责网络招聘的人告诉记者:” 少的不是一丁半点,而是对半减少。”

富士康都如此,其他制造业工厂想来更难。

每年春节过后,制造业就会爆发 ” 招人荒 ”

按照往年的经验,这段荒芜期本不会持续太久,时间长了,工人们就会像迁徙的候鸟一样,陆陆续续从老家飞回工厂。

而如今,流水线上的工人反倒成了流水线。

那么工人究竟去哪儿了呢?

一条不起眼的线索,给了我们灵感。

1

外卖在抢制造业的人?

去年,美团点评研究院发布《2018 年外卖骑手群体研究报告》,与前阵子新闻里刷屏的 ” 大学生送外卖 ” 不同,数据显示,三分之一的骑手在送外卖之前,职业身份是产业工人。

数据来源:美团点评研究院

并且,一部分目前还在工厂里的工人,已经选择在业余时间兼职送起了外卖。

所以,制造业招不到人,是因为工人都去送外卖了?

不妨做个对比。

1. 就业人数

从就业人数来看,东莞市很有发言权。

老话说得好,” 东莞堵车,全球缺货 “,东莞可谓是 ” 世界工厂里的世界工厂 “。

然而,根据艾媒咨询统计,自 2013 年到 2018 年六年间,东莞市蜂鸟骑手数量增长了 31 倍,与之对应的是,东莞市人社局在年前公布的 2019 年东莞市企业节后用工需求信息显示,800 多家企业节后将空缺岗位近 10 万个。

一个门庭若市,另一个则是门可罗雀。春节后,能够回到制造业企业上班的工人,数量大约是去年的 90%,而外卖小哥却逐年增多。

2015 年,美团外卖骑手人数仅为 1.5 万人,但到了 2018 年第四季度,日均活跃骑手人数已接近 60 万人,而饿了么旗下蜂鸟骑手的注册人数则早已突破 300 万人。

2. 劳动力来源地

从来源地来看,确实存在外卖行业分流制造业劳动力的现象。

75% 的美团外卖骑手和 77% 的饿了么骑手来自农村,大多来自河南、安徽、四川等三个省份。这三省均为劳动力输出大省,只是过去都往工厂里扎堆,如今也持续为外卖行业输送人员。

3. 年轻人吸引力

这一点,制造业异常羡慕外卖行业。

外卖骑手的平均年龄在 26-30 岁左右,35 岁以下占比近 70%。

而根据富士康工业互联招股说明书的记录,27 万名员工中,30 岁以下的员工占到 59.65%,看上去还算和外卖行业旗鼓相当,但这个人数相比 2012 年,已经整整缩减了三分之一。

数据来源:蜂鸟配送 《2018 外卖骑手报告》

制造业越来越不吸引年轻人,对其打击最为致命。一个失去年轻人的行业,如同一潭死水,发展进步均无从谈起。

然而,外卖行业其实只是大量分流势力中的冰山一角。

截至 2018 年,全国快递员总数超 300 万人,加上近些年互联网公司在生鲜配送、餐饮供应链等等不断发力,未来所需劳动力只会更多。

考虑到兼职,就又有一股势力冒头:已登记在案的、合规的网约车司机,截至目前共计 373 万人。

或许,这早已经不是什么分流,而是直接抽血了。

2

服务业革命

2016 年,福耀玻璃的曹德旺曾批评房地产行业,认为 2008 年以后,地产建设与销售吸收了大量劳动力,变相抬高人力成本,对制造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如今,外卖、网约车、快递行业等也在做同样的事情。

饿了么的全职骑手月均收入在 8000 元以上,算上兼职骑手,月平均也有 4000-8000 元左右,能力出众的 ” 单王 ” 月收入甚至可达 3 万元。这组数字已远远超过 2017 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月均薪资 3813.4 元。

而据新闻报道,2018 年富士康工人的月平均工资为 6000 元,结合性价比,也早已跑输外卖行业。更何况,普通的制造业工厂根本拿不出富士康这么高的工资。

结果就是:人往高处走,制造业则招不起人。

与此同时,人还会随着产业发生流动。这就得参考参考美国了。

1850-1970 年,美国传统制造业所在的 ” 铁锈八州 “,人口从 1023 万快速增至 7203 万,而 1970 年后,它们的人口增量严重放缓,反倒是加利福尼亚州、德克萨斯州和佛罗里达州的人口发生了激增。

1970 年到 2017 年,” 加德佛 ” 三州人口从 3794 万增加到 8883 万,是同一时间段 ” 铁锈八州 ” 人口增量的 9 倍以上。

图片来源:恒大研究院

到底发生了什么?

” 铁锈八州 ” 州如其名,是美国传统制造业集聚地,而 ” 加德佛 ” 三州则以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业为主。1970 年后,随着西欧、日本和中国的崛起,美国传统制造业逐渐走向衰落。此次地理大迁移,其实质是就业人口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的结果,史称 ” 服务业革命 “。

尽管中国在地理上尚未有美国如此明显的人口迁徙,但产业迁移却正在发生。

2012 年,中国的第三产业首次超越第二产业,且比重逐年抬升。

因此,外卖行业从制造业抢人,从本质上说,属于中国式服务业革命中的一个具体场景。

3

制造业转型

革命就意味着制造业缺人之势将难以逆转,只能转移或转型。

从 2013 年开始,中国就有大量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了东南亚。

国内纺织业制造龙头东南亚扩产情况

资料来源:招商证券

至于转型,我们再说回东莞。

2014 年,就在外卖小哥人数激增的同时,一场 ” 机器换人 ” 三年行动计划在东莞悄然展开。机器换人后,一家企业同样的产能,用工量从 8000 多人减至 1800 人。

截至目前,东莞这一举措,共帮助企业节约用工近 20 万人。

放眼全国亦如是。2013 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并连续五年保持第一。

那么,如今还有人,尤其是年轻人,愿意当工人的吗?

流水线上的蓝领工人,普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当工人;在某地的招聘会上,95 后表示 ” 工厂一线已经不太适合年轻人 “。

在 2018 年 820 万毕业生最想就业的行业里,我们看不到任何制造业工人的影子。

不过,在欧洲,有人却愿意当一辈子的工人。

与传统意义上的工人不同,他们是拥有与机器生产相配套能力的技术工人,也是如今转型升级中的中国制造业最缺的人才,企业招聘薪资均在万元起步。

是啊,外卖也好,快递也罢,他们是比流水线上的工人更挣钱,但说到底,大家最终赚的都是辛苦钱、而技术工人的职业含金量显然比外卖小哥更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场服务业革命倒逼着制造业升级,而制造业的升级,最终,又会在未来的某一时点,带动服务业发生进一步变革。

或许,这才是这场 ” 抢人大战 ” 背后的最优解。

延伸阅读:

宁送外卖不去工厂,年轻人 ” 抛弃 ” 的是什么

目前,春节后的招工进入了密集期。有媒体报道,从不少大型招聘会上得到的反馈来看,今年制造业、服务业普工或称万能工的” 招工荒 “,比以往更令人关切。有浙江的企业主表示,今年招工 ” 收成 ” 少的可不是一点半点,甚至面临 ” 颗粒无收 ” 的局面。

文 | 夏熊飞 中青评论

一边是制造业、服务业普工或称万能工的 ” 招工荒 “,大量年轻人 ” 逃离 ” 传统的工厂与流水线;另一边却是外卖行业的年轻人与日俱增,外卖行业从业者的平均年龄在 26 岁到 30 岁,35 岁以下更是占比近七成。数据显示,2015 年,美团外卖骑手人数仅为 1.5 万人,但到了 2018 年第四季度,日均活跃骑手人数已接近 60 万人,而饿了么旗下蜂鸟骑手的注册人数早已突破 300 万人。

传统的工厂与流水线,的确工作时间长、强度大,但要说风里来雨里去的外卖工作有多轻松,恐怕未必。相比送外卖工作的风吹日晒与不确定的业务量,工厂的工作环境与稳定性,其实更胜一筹。

同为基层一线工作,工厂其实有着高于外卖行业的性价比。可为什么这一代的年轻人,不像他们的父辈那代人在工厂埋头苦干,而是宁愿送外卖也不去工厂,是他们变了吗?

的确,这一代年轻人不一样。他们成长在互联网时代,接触的信息也远多于父辈,除了追求基本的温饱与物质满足,他们还有更多精神层面的需求,个性也更加鲜明。在传统工厂流水线上机械式的工作,束缚与压抑了他们精神层面的需求,也限制了他们个性的发挥。而在外卖行业,工作时间更加自由,劳动强度可以由他们自己掌控。只要足够努力,就能够获得较为丰厚的报酬。另外,相比于整天固定在流水线上的工人,外卖小哥能接触到更多人与事,这对于年轻人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年轻人涌向外卖行业,这是他们的选择,无可厚非。但实事求是地说,外卖员是技术含量并不那么高的职业,过多年轻人涌入,或多或少会造成人力资源的” 大材小用 “。而当下正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如果大量年富力强的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想去工厂,势必会造成工厂的劳动力短缺,在正常生产都岌岌可危的前提下,谈何转型与升级呢?可见,吸引年轻人回到工厂迫在眉睫。

年轻人变了,我们的企业工厂也应跟着变,如此方能从如火如荼的外卖行业中 ” 抢回 ” 年轻人。

首先,当然要靠待遇来吸引年轻人。媒体上不时会见到工厂万元月薪依然招工难的报道,但往往噱头成分居多。要达到 ” 定薪 “,需要超长工作时间以及周末节假日的加班加点。不仅强度大,平均算下来的时薪也就是一般水平,而且往往在 ” 五险一金 ” 方面缺乏保障。工厂要想真正赢得年轻人的青睐,就必须改变待遇低、强度高、保障少的现状,让他们有足够的获得感,愿把目前的工作当成事业,而非暂时谋生的手段。

其次,工厂要改变把工人当 ” 机器 ” 看的理念。相比于任劳任怨、埋头工作的父辈,年轻人除了工作,还想要丰富的业余生活。而在很多的流水线工厂工作,除了干活还是干活,整天就是工厂、食堂、宿舍三点之间的单调重复。工厂一方面要改进生产技艺,例如用机器取代工人从事机械重复的工作,而让被解放出来的工人来操作、管理机器;另一方面,也应丰富工人的业余生活,让他们在工作之余,也能有符合年轻人需求的社交、文娱等活动。

另外,工厂企业还可以采取 ” 换位 ” 手段,来解决年轻劳动力缺乏的问题。过往都是开了企业工厂,等着工人千里迢迢来工作。如今很多年轻人不再愿意背井离乡,不少企业的工人也选择返乡就业,那为何我们就不能将工厂开到劳动力密集的地区去,让年轻人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呢?如此,不仅满足了工厂、年轻人双方的共同需求,也能带动更多地区的经济发展,可谓多赢之举。

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想去工厂,是他们的个人职业选择,他们有着充分的自由,也理应得到尊重。但如果任由 ” 宁送外卖不去工厂 ” 的观念蔓延,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转型、升级都可能会面临更大挑战。因而,招不到年轻人的工厂,与其抱怨年轻人变了,倒不如好好反省下自己为何被年轻人 ” 抛弃 “,思考该如何改变才能重获他们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