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洛阳》中,王一博的演技真的很好吗?

0
374

《风起洛阳》从开播到现在,戏外的故事远比戏剧本身精彩。

各种撕番位层出不穷,都属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执一言,互不相让。

至于《风起洛阳》这部剧好像显得没有多少人在乎了。

本来马伯庸的小说充满了离奇莫辨,也有大场面、大场景,可是活脱脱地被他人的流量夺去了目光。

他们在网上演绎了不少闹剧,也给《风起洛阳》带来了不少热度,只可惜都是负面,没有一丝正面。

剧中的主演黄轩,被另外两位衬托得像一个影帝。

不论是眼神的转变,还是情绪的变化,黄轩都拿捏得十分到位,这并不是黄轩的演技有多么精湛,而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宋茜饰演的武思月,放下名门贵族身份,进入朝廷内卫,为的是一展抱负。

这样的角色应该表现出她的坚韧与决绝,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有恪尽职守全力以赴的能力。

可是在宋茜的演绎下,武思月就像一个从偶像剧中走出来的小姑娘,没有英姿飒爽,反而多了些娇柔做作。

看她的戏就像看一个明星在走过场,走两步回个头,再看镜头,一场戏就演完了,完全不懂为什么要回头。

王一博饰演的百里弘毅与宋茜饰演的武思月一时瑜亮,堪称我龙凤雏。

百里弘毅木石之心却有经天纬地之才,他的一举一动都牵扯着整个洛阳的走向,因为他已卷入了洛阳这趟浑水。

夸的方面大家说得很多了,我想谈谈王一博演技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他的未来应该变得可期,而不是停滞不前,他的未来应该打破规则,成为一个有流量、有演技的好演员。

演技是演员的立身之本。

判断一个演员是否有这个本事,一般看他归类于哪一个表演流派,表演分为方法派、表现派、体验派。

表现派是在理解角色的基础上,通过外在的表现形式突显人物的个性。

在《风起洛阳》百里弘毅这个角色的身上可以看到王一博的进步,从《理想照耀中国》到《风起洛阳》,王一博至少做到了“理解”二字。

他在剧中的面无表情,不是所谓的没有演技。

而是基于对角色的理解,百里弘毅似木似石,外冷内热,看起来不近人情。

其实他有一个自己的世界,在心扉未打开之前,他的内心对外界是抗拒的,所以他拒绝一切情感,以免自己的木石之心给他人带来伤害。

那么怎么来表现出百里弘毅的这种“拒绝”呢?

通过“冷”,以冰霜之寒迎接万事万物,让他人感受到他被冰封的情绪。

既然情绪被冰封了,表情自然就没有了,不论是剧中角色,还是观众都能从百里弘毅的脸上看到这种“冰”。

这个角色后期肯定会有反转的。

因为他的夫人柳然用她的热融化了他的冷,百里弘毅也就不必再面无表情了,更多的是幸福与快乐。

王一博的演法大抵接近表现派,如果后期能看到百里弘毅的变化,那这个角色就立住了,因为后期需要更多的外在表现形式突出人物个性。

体验派是把自己变成角色。

想人物所想,思人物所思,努力进入人物,然后表现出人物的情感。

在《风起洛阳》中王一博有没有把自己变成百里弘毅呢?从他与柳然的那场盛大的婚礼中就可以看出来。

百里弘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精通术法,并为之痴迷,简单来说,就是他是一个理工男,脑子里只有技术,女人什么的都是阻挠他拔刀的障碍。

可是百里弘毅为了父亲,为了家族,他还是接受这场他不同意的婚礼,在仪式上,百里弘毅面露不悦,但他强装镇定,以不动声色应对万变。

所以我们看到婚礼上的百里弘毅的表情没有什么变化。

因为这个角色在那个场景里就需要什么都没有,因为他要隐藏自己的情绪。

他很清楚自己所担负的已不是一个人的快乐,而是整个百里家的兴衰,可再苦再难的痛苦都要藏在心底。

所以他努力压制心底的千愁万绪,而脸上又要风淡云轻,不让人看出来他流露的感情,以免人设崩掉。

这就是百里弘毅的脸上没有情绪波动的根本原因。

毕竟他的难已被他在心里给消化了,等反馈到脸上的时候,早已没了气力。

因为从心到脸的过程,百里弘毅早已挣扎了千百遍,所以我们除了可以看到他的冷之外,还可以看到他的累,因为他一个人承担了太多。

百里弘毅这一点,与王一博很相似,两个人都是外冷内热的典型。

外界对他们的打扰,他们需要分析,所以给人不那么平易近人的观感,相较于表现派,王一博演的百里弘毅更接近于体验派。

方法派是体验派的延续与补充。

情感是通过自身内在情绪而爆发出来的,不是简单地与角色保持一致,这样的表演更加细腻、真实、饱满。

这一流派的影子,目前在王一博饰演的百里弘毅身上还没有看到。

需要等到他与梁朝伟演的《无名》上映后才能知晓,因为电影和电视剧是两种不同的体系。

王一博现在需要做的是从气质型演员转变为表演型演员。

因为对于一个演员来说,观众更希望下一次见到的王一博是延续和补充了百里弘毅。

这就是我的春秋笔法,看出什么,咂摸出什么味,全凭自己的观感,至于演技部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