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不乐意献血

0
1390

1% 的人撑起了全国的用血需要,为什么献血率这么低呢?哪些因素影响了 ?

文 1489 字,阅读约需 3 分钟

▲图 / 视觉中国

你献过血吗?最近一次献血是什么时候?6 月 14 日是第 15 个 ” 世界献血者日 “,今年也是我国《献血法》实施 20 周年,根据《2017 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去年全国无偿献血人次数达到 1459 万人次,采血量达到 4956 吨,较 2016 年分别增长 4.2% 和 5.0%,献血率接近 11 ‰。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 1.125 亿次献血总量中,超过一半来自总人口占世界人口 19% 的高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的献血率中位数为每千人 32.1 次。相比之下,中上收入国家为每千人 14.9 次,中低收入国家为每千人 7.8 次,低收入国家为每千人 4.6 次。

也就是说 1% 的人撑起了全国的用血需要,为什么献血率这么低呢 ? 哪些因素影响了 ? 有理数梳理数据发现,我国献血者群体特征以及人们对献血的看法是制约献血率抬升的重要因素。

━━━━━

献血者结构单一不均衡影响增长

抛开观念上影响,从献血者的群体结构看,献血者中以广大党员干部、青年学生、解放军官兵、医务人员居多,这些群体的献血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6 年,全国团体无偿献血达到 337 万人次,较 2012 年增长 69%,越来越多的单位定期组织开展团体无偿献血。但以北京市的情况为例,在去年团体无偿献血单位中,还是以大学、政府部门为主。在献血量前十单位中,有 9 家是大学单位。

献血群体结构不平衡,以学生、公务员为主,靠个别人群的献血显然限制了献血率的提升空间。

━━━━━

性别、年龄和体重对献血量有影响

除了献血率不高,每次献血量多少也是个问题。今年 1-5 月份,全国无偿献血人次达到 596.5 万,采血量达 2065 吨,换算下来平均大约 350ml/ 人次。

但有研究表明,一次献血 400mL 与献血 200mL 相比,可以成倍节约采血耗材 ( 如采血袋、采血管、检测试剂等 ) ,可以提高血站人员工作效率,还可以减少差错几率。同时,400mL 血液有利于成分血的制备与推广,有利于保障快速增长的临床用血需要。2004 年 10 月,我国原卫生部也曾提倡一次献血 400 mL,并且是安全和可行的。

浙江省血液中心研究人员曾从浙江省血液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导出 2006-2015 年所有 529.97 万人次全血无偿献血者 ( 包括流动采血车、献血屋及团体组织献血者 ) 信息,研究发现一次性献血达 400 mL 的人次比例较低,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2006-2015 年浙江省一次全血献血 400 ml 者中仅占 41.23%,其中男性多于女性,高年龄组多于低年龄组,高体重人群多于低体重人群。

━━━━━

安全误解可能影响更大

除了以上这些因素,长期以来对献血的一些负面信息也影响了人们献血的积极性。2012 年 2 月左右,全国多个省区市的血液储备纷纷告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那时做过一项调查显示,83.8% 的人认为 ” 血荒 ” 人们不愿意献血是因为 ” 信任荒 “。同时,还有 48.2% 的受访者担心感染疾病,37.6% 担心影响身体。

今年 3 月,原国家卫计委表示该月底前全国停止开展互助献血,这意味着在我国实行了将近 20 年的互助献血制度将退出历史舞台。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新闻发言人曾就此表示,互助献血形式一度让不法分子钻了空子,催生了血头卖血等产业链,为安全用血带来了风险,叫停是正确决定。这一改变让血液这种私人物品的交易属性消失,也极大的遏制了一些不安全采血行为。

目前,可通过血液传播的疾病约有 50 多种。在我国,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都属于地区人口发生率较高且比较复杂,但 2014 年中央财政投入 10 亿元支持实现血站核酸检测全覆盖,通过核酸检测对这些病毒进行严格筛查。对于发现的艾滋病等传染病患者,会被列入永久不能献血的名单。

此外,近年来我国采供血更加规范,根据历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报告,依法对采供血作出卫生行政处罚并结案的案件数由 2008 年的 220 件下降到 2015 年的 38 件,降幅达 82.73%。

随着采供血大环境的改善,近年来全国献血率也在缓慢上升。在全无偿、凭自愿的献血新环境下,你献血或未献血的原因又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