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拍的这部剧,是怎么做到全球收视率第一的?

0
382

极端血腥的大逃杀模式,但关卡的设计却是小孩子的游戏。

很多年没见到一部韩剧能有如此大的热度。

自 9 月 17 日上线以来,《鱿鱼游戏》在全世界引发追剧狂潮。在 Netflix 全球榜中,《鱿鱼游戏》已经连续一周卫冕收视冠军。在日韩港台等地区榜单里,热度与讨论度也都保持在第一位。

两周时间内,豆瓣近 20 万人标记看过;微博 # 鱿鱼游戏 # 衍生出十多个相关热搜;知乎搜索榜保持热度第一;抖音 # 鱿鱼游戏 # 标签相关视频 40 亿次播放。

社交平台甚至已经兴起剧中的 ” 椪(pèng)糖游戏 ” 同款挑战,即用一根针把糖饼中的雨伞、星星等图案完整抠出。

所以,《鱿鱼游戏》怎么就火了呢?

大逃杀

在这里,一条人命值一亿韩元(约 54.5 万元)。

456 参赛者需要完成六场游戏,每淘汰一人,奖金池就增加一亿。最终的胜利者可以带着 455 亿韩元(约 2.47 亿人民币)安全离开。而淘汰者的下场,就是死。

极端血腥的大逃杀模式,但关卡的设计却是小孩子的游戏:

一二三木头人,谁动就会被乱枪扫射;拔河,失败的整组人马都会自由落体脑浆四溅;打弹珠,两两对决,亲手送好兄弟好姐妹下地狱。还有手残出局的椪糖游戏、纯看运气的玻璃栈道,玩的就是一个心跳。

这部剧的布景设计也富于童趣。蓝天白云、高饱和度的卡通色,像游乐园一样。屠宰场里装饰着彩虹滑滑梯,装运尸体的棺材上系着粉红色丝带,童真与血腥冲撞出强烈的反差。

这是《鱿鱼游戏》能够破圈的原因,足够简单,更能产生沉浸式体验。

以往的大逃杀类型作品,都是变着花样增加游戏难度与创意死法,容易被贴上 ” 烧脑 ” 标签。比如日本经典漫画作品《赌博默示录》(国产电影《动物世界》也是根据该作品改编),高级玩家需要精通博弈论,懂得控制赢的几率。

好莱坞《饥饿游戏》虽然被嘲讽是 ” 大逃杀版暮光之城 “,但恋爱之外,女主至少也是个狩猎能手。再比如今年年初同样由 Netflix 出品的日剧《弥留之国的爱丽丝》,同时考验智力、体力、耐力,游戏之外还要有生存技能。

这些作品给人的统一感觉就是,自己如果进入设定里的世界,应该活不过第一关。而《鱿鱼游戏》则反其道而行,用最暴力的方式玩最简单的游戏。虽然胜利的概率仅 1/456,但却能造成一种 ” 也许我也能行 ” 的错觉。

想在这里存活,体力智力等硬件条件的作用十分有限,一周七天健身房的人进了拔河中的弱组照样无力回天;八面玲珑的人精,玩椪糖游戏稍微手抖也分分钟丧命。

最残酷的就是走玻璃栈道,完全依赖运气。前面的方块是安全通路还是致命陷阱,只有站上去了才知道。每个人的结局在最初挑选出场顺序的时候就已经决定,通往终点线的每一步上都有牺牲者。

因为没有技术门槛,随机性大,而人又容易倾向于认为自己会成为那个头顶光环的主角。于是就像赌博一样,小小的希望给人以无限的致命诱惑。

他人即地狱

尽管很难令人相信,但这场游戏的选手确实都是自愿报名的。

因为这些都是穷途末路之人,要么是有追命仇家,要么是背负着根本无力偿还的巨额债务。男主角成奇勋就因为喜欢赌马搞得家破人亡,连老母亲的养老金都给输没了。” 要钱没有,烂命一条 ” 是他们的共同写照。

引诱是一步步进行的,” 拍画片 ” 就是诱饵。赢了可以拿钱,输了就挨一耳光,所有会来参加游戏的都是没能抵挡住诱惑的人。只要能赚钱,打几个耳朵又有什么呢?这些人用行动证明了自己愿意放弃身体与尊严换取金钱报酬。鱿鱼游戏,不过是下更大的赌注,换取更大的回报。

其实在第一关 ” 一二三木头人 ” 之后,游戏曾有过暂停。因为根据自愿原则,只要超半数人不想继续就可以停止游戏。但很快,绝大多数的人又都选择了回来。因为他们发现,跟残酷的游戏相比,也许现实世界更接近地狱的模样。

在这场零和博弈里,只有 455 亿和死亡两种结局。让自己活命的唯一方式,就是让其他人先死。不管是通过游戏淘汰,还是其他方式。

于是赛程进行到后半段,最大的威胁已经不是游戏本身,而是除自己以外的其他选手。游戏淘汰随机不可控,但自相残杀却可以让其他人先被淘汰。熄灯之后,身强力壮者率先开始 ” 清除 ” 老弱病残者,但黑暗中谁也看不清谁,最后所有人都杀红了眼,互相进行无差别攻击。

” 你知道昨晚在我前面的男人是怎么死的吗?他被身边以为是朋友的人拧断了脖子。”

此前像《大逃杀》《饥饿游戏》《移动迷宫》《弥留之国的爱丽丝》等作品,主角都是被迫进入游戏,故事进行到后半段主要矛盾往往会发生转移,从自保升级为对抗更上一层的组织者与管理者,角色依然有叛逆和热血。

而《鱿鱼游戏》里却只有底层可怜人的彼此伤害。明知道自己在被剥削却心甘情愿接受,在看似 ” 自愿 ” 的圈套里疯狂内卷。他们甚至连向上对抗的斗争意识都没有,一边愤恨自己被强权碾压,一边又通过碾压更弱小者获得廉价的成就感。

选手们每天望着头顶悬挂的钱罐子,坚定相信只要打败身边所有的竞争者就能赢得这笔财富。但,是谁规定了一个人只值一亿韩元?是谁来决定游戏的规则?有钱就能把生命当成消费品吗?这些问题没有人提。

分裂的世界

说到底,《鱿鱼游戏》的核心仍然是韩剧一贯的主旋律:抨击财阀,反思贫富差距。

组织者曾宣称,公平是游戏的崇高宗旨,在这里,人人都有逆天改命的机会。但很显然,这种 ” 平等 ” 是虚假的。选手之间的存活概率或许还相对平均,但他们与组织者、观众之间,却是绝对的不公平。

选手的所言所行都被严格监控,作息时间也有明确管理。为了煽动选手之间的矛盾,组织者甚至会故意减少食物配给,让他们彼此杀戮。

走玻璃栈道那关,其中一名选手之前是玻璃厂的工人,能通过色泽分辨钢化玻璃与普通玻璃的区别。发现情况后,组织者把灯关了。这种威权干预下的强制 ” 平等 ” 本身就是一种不平等。

而对于以血腥为乐的观众来说,” 平等 ” 只是为了保证游戏体验。他们像赌马一样,可以轻而易举地在某个选手身上押注百万美金,只因为喜欢 “69” 这个数字。

这些 ” 贵宾 “,来自世界各地。在现实世界里,他们是位高权重的 ” 上流阶层 “;而在这里,借助面具的遮挡,却可以肆意发泄畸形的欲望。提供直播的观看室富丽堂皇,要仔细看才会发现,屋内的靠枕、脚垫、桌椅,以及各种装饰品,居然都是全身裸露、被画上动物斑纹的人。

游戏本身的平等其实也是伪命题。

起初,参赛者还担心会不会出现如跳橡皮筋之类的女生向游戏,但结果发现,里面没有一个游戏是女生向的。参赛者里的女性选手占比极小,能留到最后环节的女人,是一个朝鲜偷渡者。剧中有句关键台词:” 这些游戏都是老头子们小时候玩的 “。

通过后续情节可知,游戏的设计者确实是一名年长男性,也就是 001 号。因为身患脑瘤命不久矣所以自己也加入了比赛。他已经提前知道下一关的游戏是什么,也能通过调整游戏规则来保证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最后的 ” 枪毙淘汰 ” 只是一场表演,他的存在就是对 ” 双标 ” 的最佳解释。

而就是这样一个角色,却在临死之前以悲天悯人的姿态对那些被世界忽视的人表达同情。他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像个上帝一样从摩天大楼的顶层俯瞰底层的世界:” 没有人会在意街边那个即将被冻死的流浪汉。”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如果不参加他的游戏,这些人也就是默默无闻地死去而已,是他的 ” 慷慨 ” 给了这些人一个翻身机会。哪怕游戏的初衷是满足富人的猎奇。

之前,不少企业将 996 称为福报,宣传为年轻人奋斗的 ” 应有态度 “。在各大厂宣布取消 996、007 制度的时候,也有不少声音站出来反对。明面上看,加班意味着更丰厚的收入,员工确实是 ” 自愿加班 “,但这背后却是被资本裹挟的无可奈何,是一种威逼利诱下的 ” 伪自愿 “。

一些企业所谓的 ” 激励计划 “、” 晋升捷径 “,实质目的是想在不增加聘用人数的前提下,将现有员工利用率最大化。日前,人社部、最高法已经明确定性 “996 制 ” 违反《劳动法》,是对员工合法权益的侵害。《鱿鱼游戏》看似夸张,却是对现实的极端展现。

剧中更讽刺的设计是,鱿鱼游戏暗中举办了几十年,最新的管理者竟然就是往届的优胜者。从被剥削者转换身份为剥削者,也非常符合现实中的职场状况。这背后定然还有另一个故事,似乎是为第二季埋下了伏笔。

不过,《鱿鱼游戏》的导演黄东赫(代表作品《熔炉》《奇怪的她》)此前表示暂时还没有第二季的拍摄计划。他表示一个人负责导演、编剧、制作,在精神上和肉体上都感到过分疲倦,” 拍第一季的时候掉了六颗牙,压力非常大 “。但因为观众的喜爱,加上 Netflix 会给出难以拒绝的条件,他不排除会把未完待续的结尾拍成下一部电影作品。

对于这个虚构世界的创作者来说,或许也同样身陷 ” 鱿鱼游戏 ” 难以脱身吧。